被父亲抛弃是什么感觉(小学生成长故事成长故事1:被爸爸彻底放弃的六岁小女孩)
一:案例详情
2021年10月20日,优效家庭课程第二期开始招生时,一位妈妈向爱华老师求助:家里六岁的的女儿承受了很多生活的压力,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爸爸说恨自己的女儿,经常打骂女儿,甚至彻底放弃了女儿。女儿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每天爆发脾气,甚至已经出现多动症的症状,还会打骂自己的妈妈和妹妹。
留言原文:
“其实一直有断断续续关注你的相关信息,从你学蒙特梭利开始就有在群里,我简单说一下我这边的情况,我是在姐姐三岁的时候生二胎妹妹的,因为妹妹身体不好,所以我和她爸爸的关注都大部分给了妹妹,从而忽视了她的需求,用她的说法就是,为什么你和爸爸对妹妹那么好,你们不爱我。
那段时间,我自己也有了抑郁症吧,再加上疫情,经济几乎停摆的状态,每天就生活得很焦虑,在她从中班到大班,就不把她当一个五岁小朋友,很多事情要求她独立完成,甚至把生活的负面情况都发泄在了她身上,两年时间,我几乎没有拥抱过她,随着她慢慢长大,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她和她爸爸的矛盾越来越深,深到目前她爸爸甚至连话都不会好好去沟通,只会打或者语言暴力她,我找她爸爸沟通过,她爸爸说恨她(这个我至今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爸爸会去恨一个自己的小孩子,在外人面前,她爸爸是一个充满了爱心的人,会主动去逗别的小朋友,但是对她却是又打又骂)。
直到九月底吧,她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出现了多动症的症状,你和她沟通,讲道理已经不听,把她爸爸对她的打骂用在了我和她妹妹身上,我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因为也刚上一年级,我对作业的完成也跟得特别紧,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她的情绪更加不稳定,几乎每天都要爆发一遍,我也和一年级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老师告诉我,最近小孩子出现了发呆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我自己也是想了好久,在十月初吧,我就和她做了个小约定,我说我们双方如果生气的时候,就互相拥抱一下彼此,这样我们先把心情冷静下来,每次和她分析问题的时候,她就为什么别人也是这样,为什么你上次也是这样,为什么我要这样,当她做错事 情的时候,告诉她错误,她就不愿意接受,高傲的仰起脸,不屑的样子,反驳你上次你也是这样的,为什么我就不能,和她解释这个是错误的,我们做得不对向你道歉,但你也要做得不对吗?”
“其实我在过去两年,确认对她不好,甚至给她带来过身体上的伤害,我自己慢慢的也是花了两年的时间,才走出了那段时间。昨天晚上,我到家的时候,她就发脾气,我就和她拥抱一下,我说有话好好说,不用发脾气,妹妹说要坐在旁边看姐姐学习英语,姐姐就不让,甚至伸出食指指着妹妹,大吼道,你再这样子试试。那一刻我看到了爸爸的样子。
接着就是安慰妹妹,然后做作业遇到不懂的,她问我,我就和她讲你要先让我听一遍题目,不然我不知道问题,当时抱着妹妹,她为了不让妹妹听,就把手机扔在床上,说你自己听吧,然后坐在地上生气,这一刻我又看到了曾经的影子。
到了九点吧,她说要去打弹珠,这是一种花一元就可以买十个弹珠的游戏,她说她要再拿一元钱去玩,我不同意,因为事先说过,玩完了就不能再玩,当我拒绝她的请求的时候,她就又开始发脾气,我让她去洗澡,她不愿意要求和我一起洗,我说不愿意和你洗,但是我可以帮你洗,她就非得要说要求和我一起洗,我再次拒绝并说可以帮你洗,她就又生气了,坐在床上的角落里,叨叨着妈妈真是的,妈妈不爱我,等等,不停地念,我当时在给妹妹吹头发,她就说我不理她,她和我说话我也不理,我只和妹妹说话。
我从六点下班到晚上十点,我感觉她就一直在生气,发脾气,到最后,我忍不住了,我也发脾气了,我也大声的说她,我和她讲,认真点写作业,不要玩东西,我把她手上的玩具拿走,她又去拿橡皮檫,不停地在转,我生气了就把橡皮擦扔了出去,扔了后我又后悔了,只能无力地和她说,去睡觉吧。




看到这些留言,我的心完全被揪起来了。一个六岁的孩子,本来应该享受着父母的温暖和关爱,生活在欢声笑语中,却已经经受了那么多的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已经被爸爸“彻底放弃”。自从学习蒙特梭利以来,我一直在做家庭教育,建了一个蒙特梭利家庭教育群。我本以为能够加入这个群的家长肯定都是特别热衷教育,都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家庭教育理念。没有想到,在自己的群里,居然还有存在严重家庭暴力的家庭。
我也非常感谢这位妈妈对我的信任。当时课程还没有开始,但是我必须要即刻给这位妈妈咨询。她家庭内部的问题实在太严重了。我不希望孩子再受到任何的暴力伤害。我希望能给孩子的爸爸沟通一下,但是很显然,这位爸爸并不想做出任何改变。唯一愿意接受帮助的只有妈妈。
他(爸爸)说已经彻底放弃了她,因为她不值得,所以这个问题,我其实希望唯一的一点就是,他爸不打她,不骂她,不说她,慢慢地逐渐。爱华老师,他不愿意的,我都建议他去看一下心理医生,也找了他比较尊重的朋友来劝说,也是无效的。他是那种刀子嘴豆腐心,在姐姐的教育上,甚至他妈的话都不听。

有没有可能只是通过帮助妈妈就去改变这个家庭的状况呢?
根据我们优效家庭教育课程第一期的经验,夫妻同修的效果是最好的。但前提是夫妻两人都要愿意改变。在这个家庭里,爸爸其实是最需要进步的,然而也是最抗拒改变的。我问自己,“你真的有信心在爸爸不学习的前提下,帮到这个家庭吗?”答案是,没有。
在最开始设计优效家庭系统实践课程时,我给课程设定的目标是在一个月里帮助一个家庭解决一个问题,同时通过系统学习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说实话,最初我并没有预料到会遇到一个如此严重复杂的问题。按说最理想的解决途径应该是去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咨询服务。但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没有办法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费用。
成长第一步:情绪排毒
我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哪怕失败,我也必须要尝试一下。这也是给自己的一个挑战:通过帮助这位妈妈,去改变这个家庭的状况。因为问题太过严重,这个家庭已经被很强的负压所笼罩,甚至开始陷入到负循环中。这种状况必须马上终止,才能让这个家恢复正常。于是在课程正式启动之前一个星期,我就给这位妈妈做了咨询。通过问卷调查和一对一的沟通,我确定了治疗的第一步:情绪排毒。
情绪其实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我们对外界做出最直接最自然的反应。我们的开心、紧张、焦虑、恐惧、生气,其实从小宝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洪荒之力,情绪其实就算得上是一种洪荒之力。情绪可以强烈到让一个人想要毁灭自己甚至毁灭世界。然而,情绪同时又是引导我们通往内心深处的唯一的桥梁。
情绪的力量如此强大。能够认识和管理好情绪的人,其实就拥有了掌控这股洪荒之力的能力,几乎达到九阳真经里“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境界。
一个不能疏导好情绪的人,反过来,就会常常受到这股洪荒之力的控制。这股力量如果发作出来,就有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如果被限制在自己身体里,消解不了,就很可能伤害到自己。
这个家庭显然就是处在一种因为情绪失控而相互伤害的状态。
在妹妹出生之前,一切都还好。妹妹出生以后,因为健康问题,很自然分去了父母非常多的关注。那时候才三岁的姐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姐姐的情绪最先失控,成为了家庭里的捣乱分子。这时候如果父母拥有足够好的情绪力,帮助姐姐化解这股失控的力量,很多问题就能自然消解。不幸的是,父母只看到了一个“不听话”的姐姐。他们不但不能帮助姐姐化解情绪危机,自己的情绪反倒被诱导了出来。妈妈在姐姐不听话的时候选择了走开,爸爸则选择了武力管制。
姐姐的闹腾、妈妈的软弱和爸爸的暴力,其实都是在情绪这股强大力量面前的迷茫和无助。而三人之中,受伤害最大的,就是最弱小的姐姐。
姐姐“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出现了多动症的症状,你和她沟通,讲道理已经不听,把她爸爸对她的打骂用在了我和她妹妹身上”“她的情绪更加不稳定,几乎每天都要爆发一遍”“最近小孩子出现了发呆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后期沟通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更让我担忧的倾向。姐姐在家中没有安全感,害怕和爸爸单独相处,还疯狂迷上了玩弹珠。根据这位妈妈的描述,姐姐最渴望得到的奖励就是玩弹珠,而他们也经常会放任姐姐自己一个人去便利店玩弹珠。姐姐自己不玩的时候,也能在那个机子上看着别人去玩,可以呆三四个小时。缺少安全感的孩子,迷上这种毫无营养价值的游戏,这让我看到了街头迷失少女的影子。
从三岁到六岁,姐姐已经有了非常严重的情绪创伤。和身体伤害不一样的是,情绪伤害非常隐匿。孩子的身体往往是健全的,没有伤口,没有流血。但是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比如说发脾气、注意力涣散、抽动症、甚至打人骂人等等。
孩子出现这些行为问题,很多时候是因为存在情绪创伤(比如说这个案例里的姐姐)。孩子摔破了皮流血,家长能看到,肯定会很心疼地去帮助孩子。但是心理受了伤害,家长往往看不到。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这只会让家长着急上火想要去纠正孩子。然而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孩子又怎么可能修正自己的行为?慢慢的,家长的耐心会消耗掉了,一看到孩子就无奈,慢慢地会讨厌孩子,甚至于像这个案例里的爸爸那样,觉得自己的孩子已经无可救药,只能放弃了。
确定了这一点之后,我详细给这位妈妈做了解释,教给她我自己曾经亲身试过并且已经成功的“情绪排毒法”。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但不能走开,反而还要紧紧地抱着孩子,鼓励孩子哭出来。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现在很难过,放心地哭吧。有妈妈抱着你陪着你。哭出来会感觉好一点儿的。”
这位妈妈其实还不大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真的这样去做了。

一周多以后,妈妈给我反馈:孩子的情绪比以前好一些了。
成长第二步:爱的流动
但是这位妈妈也反应说,相对于女儿,自己反而进步不够。“她最近还是有比较大的改变,反而是我自己,互动过程先失控了。”“她今天看我生气,和我说,妈妈你不要生气了。” (事情的起因是妈妈纠正孩子作业里的错误,孩子发脾气,结果妈妈也跟着生气了。)
处理情绪问题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步是疏导情绪。疏导情绪有很多种具体的方法,但是总体上来说,可以借用咱们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来做一个比喻:太极。
当对方一股强大的情绪力量冲击过来时,咱们千万不要硬生生地顶回去。我们的力量大,孩子的力量小。我们把孩子的情绪硬生生顶回去,孩子是很容易受伤的。
想象一下:我们像太极一样用柔和的方式,顺着所来力量的方向去接住它,用自己的内功去分解这股力量,消化掉其中乖戾的部分,再把正面的部分输回给孩子,最终孩子不但不会受伤,反而内力能得到增强。
这位妈妈疏导情绪的内力显然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她心中有对孩子深深的爱。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就拥有了无限上升的可能。当然,所有的进步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是螺旋上升。这段时间进步一点,过一段时间好像又会回到以前的状态。如果能够认准方向,用对方法,不断坚持努力,即使退步了也不放弃。哪怕每天只是进步0.1%,经过时间的复利,有一天回头去看,突然就会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有了这么大的进步!
妈妈失控,表面上看好像是退步了,但其实这一次的失控,妈妈已经有了觉知。而觉知本身其实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我又和这位妈妈做了一次深度沟通,教她怎么样去跟孩子沟通,首先要就这次的失控给孩子道歉,告诉孩子,“妈妈生气是因为妈妈的情绪管理能力还不够强大,妈妈还需要继续修炼,谢谢女儿提醒”。然后就导致妈妈失控的这件事情本身,需要给孩子做一个简单的复盘和修正,告诉孩子“妈妈已经看到你的努力了。只是忘了告诉你,就直接说你做的不够好的地方。这样会让你感觉到难受的,是不是?对不起!妈妈其实一直都知道你很努力的,只是忘了告诉你。”
这一次,我给妈妈加上了新的任务: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孩子回忆小时候有趣的事情,抱抱孩子,对孩子说“我爱你”。并且给自己安排每天一次的冥想时间,只需要15-20分钟就好了。冥想可以很有效地给自己的情绪桶添加正能量。
妈妈坚持这样做了一个星期,孩子的状态慢慢变好了,甚至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妈妈很开心。
成长第三步:整体提升
经过前两步的调整,妈妈看到了明显的效果,对我们的课程更有信心,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妈妈的情绪好了不少,已经做好了进一步提升的准备。
接下来我请妈妈做了一个家庭问题清单。从妈妈整理的清单来看,这位妈妈的思维方式比较偏向于发散型。她能看到一个一个的问题,但是对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关联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缺少梳理。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清单梳理成一个简单明了的家庭关系表。
这位妈妈一直都想要改变,但是家庭问题往往千头万绪,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透过这个关系表,妈妈的眼睛突然擦亮了。
家庭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亲密关系的问题。而亲密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我们对外人不大会表露出来的负面情绪往往会毫不保留地释放给家人。家里只有两个人的话,只存在一种关系,三个人的话,会有三种关系。但是一旦增加到四个人,亲密关系立刻增加一倍,变成六种。就像这个家庭一样,妹妹出生之前,一家三口还挺和谐。妹妹一出生,亲密关系突然复杂一倍,各种问题很容易就爆发了出来。
给这位妈妈绘制了这样一张家庭内部关系表,就是为了帮助她能更加清晰地看清楚家庭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现在爸爸处于一种负能量状态。唯一能够把这个家庭从负循环中拉出去的,只有妈妈。
妈妈要发挥出自己在家庭内部的领导力,就必须要对全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问题进行优先排序。集中力量解决最核心的问题,就有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除了一对一咨询,这位妈妈还参加了我们优效家庭课程的系统学习。在小鱼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探讨了一个理想家庭应该具备的金字塔结构:最底层是透过五种语言促进爱的流动,中层通过接纳-认知-管理三阶梯逐渐提升情绪管理力,只有在底层和中层都坚固的前提下,再去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孩子才不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妈妈告诉我说,“姐姐已经两个星期没有挨打了!”我心里真的是非常非常地高兴!
案例总结:
课程学习一个月下来,这个家庭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课程开始之前,我给自己的挑战:在爸爸不学习的前提下,帮到这个家庭。目前看来,已经成功了一半。只是妈妈一个人的学习和改变,就让姐姐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疏导,让姐姐重新感受到温暖和爱。姐姐的情绪桶添加了能量,行为自然就会得到改善。爸爸当初打孩子,最主要的原因是姐姐有很多的行为问题。现在姐姐的表现好了很多,爸爸也就没有打孩子的必要了。
爸爸对家庭其实是很有爱的,一直在默默地付出。他只是缺少情绪管理方面的训练(事实上,传统中国家庭对情绪管理的训练往往都是缺失的,所以这一点其实并不能算是爸爸的错),看到姐姐表现不乖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透过妈妈的成长,爸爸也能体验到成长带来的正面效果,他的行为自然地发生了些微的改变。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爸爸也终于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加入妈妈的队伍,一起学习进步。家庭的情感生态就会得到更快的提升。希望未来的一天,这个家庭会越来越欣欣向荣,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生命的温暖和滋养!
课程结束,这位妈妈给了优效家庭课程五星好评。但真正让我开心的是,又有一个孩子摆脱了挨打的命运!
结课仪式上,我和小鱼老师一起给这位妈妈视频做小结。妈妈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这段时间的学习真正帮助她的家庭调整了前进的方向,负高压缓解了,负循环终止了。
当然她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妈妈对接纳情绪的理解显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课程结束,成长还要继续。我们一起制定了新的目标:第一,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去接纳孩子的情绪;第二,调整晚上的时间安排,提高姐姐做作业的效率,增加亲子伴读,把玩弹珠的时间换成亲子游戏。
成长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成长意味着放弃自己固有的一部分,意味着痛苦和挣扎。但是只有走上成长的路,我们才有可能从琐碎无奈的生活泥潭中挣扎着起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向着幸福前进!
小鱼老师和爱华老师为这位妈妈感到骄傲。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长加入到成长的队伍中来!
这是优效家庭课程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案例分析,记录了一位妈妈的成长过程。
关注公众号:优效家庭
如果您需要得到帮助,欢迎加爱华老师微信号:ikids885
第一期优效家庭系统实践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