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亲子故事好处(亲子成长故事【亲子成长】三个故事引发的思考)

去年生二胎在陕北待了7个月,公婆家住在县城的城乡结合地带,这里居住着各式各样的南乡人,南面指县城以南沙峁、贺川、马镇等以农业为主的黄土高原乡镇,北面店塔、孙家岔、中鸡等以煤炭资源为代表的乡镇。似乎这种地域差异把县城人公然分成了两个层级,这成为县城人不争的事实,每每有女儿嫁到北面,亲戚朋友都要说:咦,找好了么,有分红了么?

每天出去遛娃,总能见到父母或爷爷奶奶们的各式育儿,讨论各种谋生计的话题近一次回来待了几天,引发了我的育儿思考: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鱼,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周边环境对孩子成长太重了!

帅帅的故事小帅帅不到4岁,是让我很心疼的男孩子,住在我们前排,由爷爷奶奶照看,据他奶奶说:母亲在他出生几个月时候离家出走,现在已经另改嫁,有了新的孩子,父亲很少管孩子,我从没见过他的爸爸。去年夏天时常听到他半夜哭着找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耳畔传来的却是奶奶的叫骂声。每次见到他和另一个小姑娘,都是一溜烟跑去沙堆打滚,有时是大中午不穿鞋,有时是“赤独子”,过几分钟,奶奶拖着沉重的身体,手里拿根棍子边“断”边嘴里吼着:“两个喂狼孩儿去哪了?”然而根本断不上,棍子也唬不住,该跑还是疯跑。甚至偷偷溜出去玩耍,好在是熟人区,不然孩子安全无法保证。70多岁老人照顾自己都勉强了,还要继续照顾两个4岁孩子,辛苦自不必说,有时也会喃喃唠叨:养哈这些他大大,早知道掐死,看人家的孩子多乖……真的是人家的孩子乖吗?别人家孩子在父母怀里咿咿呀呀学语时,他可能在父母的争吵中一天天长大;别人的父母买各种新玩具时,他骑着那个不知从哪来的脏兮兮的扭扭车一个奔子从坡上冲下冲上;别的孩子听着大人:宝贝你真棒,又学会一项新技能,他甚至只希望爸爸妈妈能抱我一下,又或者是爷爷奶奶拖着疲惫的身子能管好他吃饱穿暖就万幸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未来令人堪忧。为人父母,有时也要向下看,人间百态,你会发现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珍贵,比起他们,还有什么值得不满足、总是焦虑不安的。双胞胎的故事“哥哥,你看我的水枪局劲儿不?”互喷一身水,那是再往前走几排窑洞住户的双胞胎小子。“不要喷水了,灰他大大,衣服全湿了,快给老子回来!”好像没听见,越喷越起劲儿,直至看到大人走过来打算出手,赶紧一口同声:快闪!每次见到那两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可能父母文化程度有限,多数时候在叉着腰骂骂咧咧孩子太调皮,很少听见正面积极的话。我两个儿子每次看到他们都要盯着看半天,大哥哥在玩什么?说什么?我真怕他们把这些脏话都学会……6岁多的孩子疯玩不是很正常的事么,难道孩子要乖乖在家玩积木才算是好孩子?手表的故事“我有没有给你说过不要把手表摘下来,你为什么不听话,怎么没把你丢了!”原来是8岁的小男孩定位手表丢了,玩沙坑的就那么几个小孩,如果不是其他小孩子拿走就是被沙子埋住了。从定位看一直在附近静止,打电话震动依旧找不到,孩子妈妈大声吼叫他丢三落四,男孩边大哭边抹眼泪委屈巴巴疾走回家。据我所知,他的家庭条件和父母文化算是这一带很不错的了,一块手表不至于对孩子恶语相向。我不禁想我是他的妈妈会怎么做?如果这样说会不会更有效:我知道找不到手表你也很着急,每个人都会丢东西,这次吸取经验教训,下次我们就不会大意了!来,让我们一起再好好想一想,找一找。”我能感受到孩子的自尊心很强,育儿,不要责怪,因为责怪,脑子里心里都会被生气和愤怒充斥着,而不责怪会让我们更平静地想到解决办法。事实上,丢了心爱的东西孩子也很难过,孩子可能会因为不被理解而更伤心。恰恰是这个时候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培养物权感(一个人对自己的物品或者财产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当然这种意识越小培养越好,越大越难纠正。写这几个故事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因为我是土生土长贺川人,从小身边大人打骂孩子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我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身边不成器的问题青年不少。我也从地方志和身边人里听到、看到南面各行各业人才辈出。虽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教育孩子这回事真的不是越有钱有成功,滚沙坑不一定比天天花钱游乐场玩得孩子差。只要父母做事中正,为人诚信,以身作则,跟孩子好好说话,寒门依旧能出贵子。希望为人父母能重视起来,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想要学习什么东西真的不难。教育孩子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作者 |梦之歌,90后,三个孩子妈妈,育儿先育己,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孩子一起成长。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