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党员风采展示简短文字怎么写(成长故事1000字【党员风采】她坚持给1000个孩子写成长故事,被称为“体育妈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今年举行的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最美人民教师·最美班主任颁奖典礼,众多优秀教师、班主任走上舞台接受表彰。

今天,我们就走进一位党员教师

听听她的先锋故事。

2019年昆山市最美人民教师

周伟华

中共党员

小学体育特级教师

她致力于“灵动体育”研究,在全国、省、市展示100多节公开课,获各级体育评优课一等奖30多次,坚持给1000个孩子写成长故事,被称为“体育妈妈”。主持研究多项省级课题,出版《灵动足球游戏》《灵动之美》等50万字专著。

她是从田埂上走来,足迹遍及全国;

她并不高调,却总被密切关注着;

她是一个“点灯者”,

人生与乡村孩子的

“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

她潜心教坛,实现了由“健体”到

“育体、育心、育人”的华丽转身

……

她用23年时光换来孩子们一声声的“体育妈妈”,成就一段不悔的教育人生。

 扎根农村,追寻教育理想 

1996年师范毕业后,周伟华放弃分配在城市教书的机会回到母校——一所不足300名学生的村完小。她说:“是母校培养了我,这里没有专职体育教师,我应该回来!”从此,泥泞的小操场上不仅有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还有了篮球、足球等农村孩子特别向往的体育项目。

一周24节体育课,还担任班主任,繁重的教学压力让她一下子瘦了6斤。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她不要太拼命。周伟华却说:“这里的孩子们需要我,我要做个好老师。”第二年,学校调整后,她便到正仪中心小学校工作至今。20多年来,她决心“让操场安放孩子们的童年快乐,让乡村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每天6:30到操场已成为她的工作习惯。她还四次放弃调入城区学校的机会,扎根乡村,用创新和实践追寻着一个乡村女体育教师的教育梦想。

“乡村条件艰苦,但这里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沃土,是我展示价值的舞台。坚守农村,一辈子做乡村体育教师,我很幸福!”周伟华骄傲地说。

 灵动课堂,播下育人种子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这是作家三毛笔下的《梦田》。周伟华说,她也有这样一亩“梦之田”,不种功名利禄,不种富贵满堂,播下育人之苗,收获学生成长。

从1996年开始,周伟华就请外地的朋友帮忙寄来体育名师的录像带,一遍遍地揣摩学习。白天教学、训练任务繁重,周伟华就挑灯夜读,钻研教学与课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伟华心无旁骛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实现了学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再向创新型教师的嬗变。

为了让乡村的孩子能享受均衡优质的体育教育,她还自费给孩子们添置5万多元体育器材;给农村孩子设计100个乡村娃娃喜欢的体育游戏;把啦啦操、游泳、门球、科技体育等新型运动项目引进农村小学课堂。周伟华提出“灵动体育”教学主张,倡导“基于儿童的体育教学”,实施“灵活生动、有趣有效”的体育课堂,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得到激发,运动技能得到发展,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学生肥胖、近视率呈下降趋势,该课题还被立项为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我非常喜欢周老师给我们上课。每次的体育课有趣,还让我明白道理!”正仪中心小学校学生王佩说。

据悉,“灵动体育”教学不仅在昆山全市实施,还惠及江苏、上海、浙江、新疆、内蒙古等各地学生,周伟华还被省教育厅派赴英国参加体育课堂交流。

 点燃梦想,收获学生成长 

20多年来,周伟华坚持“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踢球”的梦想。她建立的“灵动足球”品牌,被立项为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教研课题。她构建的足球课程体系和操作体系,推动了校园足球的普及、提高与发展。

很多孩子球踢得很好,但文化课相对差一点,为此,周伟华经常跟足球队的孩子们说:“踢球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学习不好,就不能准确明白对方的战术及意图,怎么踢好球?”只要一停训,队员们都会自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做到踢球和学习两不误。“乡村教师担负着改变乡村、改变孩子命运的重任,教师是引路人,我们要点燃孩子的体育梦想,给孩子真正的启迪。”周伟华这样说。

辛勤的付出收获了喜人的回报。正仪中心小学校先后被评为苏州市体育传统校(足球)、江苏省体育传统校(足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学校足球队代表昆山远赴德国沙尔克04俱乐部参加集训。近三年来,在周伟华的培养下,累计有200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中获奖,60名学生进入体校,培养出一批像尤赛、刘启征这样的体育新苗。此外,她还出专著、开发教材、发表论文、传授经验,培养了一批批市级体育骨干教师。

来源:《昆山日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