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大雁湖》(婴儿成长故事来听我讲鄱阳湖大雁宝宝成长的故事)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pyhgjsdgy_2015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它西接庐山、北望黄山、东依三清山、南靠龙虎山,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特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大雁宝宝成长的故事

  

有一天,我睁开了双眼,没有阳光,没有蓝天,我的周围只有坚硬的壳壁。心跳声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显得特别响亮。“什么时候我才能从这里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试着动了动身体,我想,很快我就有能力出去了吧!

从蛋里面爬出来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向往已久的世界,以及我亲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我叫了一声,他俩高兴极了,马上把我揽在怀里。

在我刚出生的日子里,妈妈每天都搂着我,生怕我受冷。爸爸每天给我去寻找嫩叶、细根、种子等食物。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我逐渐适应了蛋壳外面的世界。

我渐渐长大,已经能够跟在妈妈身后玩耍了,跟着她下水,跟着她寻找食物,在她身边听她讲述以前的故事。

妈妈总爱说他们在迁徙时候的事情。每当她说起这些故事,我总是非常向往。我多么渴望在蓝天飞翔。我抖了抖翅膀,可妈妈说:“现在还不是时候。”我有些失望。

直到有一天,妈妈跟我说:“我们去练习飞行吧。”我高兴极了。我张开翅膀,跟着妈妈的动作,使劲地拍打着,我飞起来啦!

后来的日子里,我和其他刚成年的大雁一起联系着飞行,练习着组成阵型。我知道,我们是在为迁徙到南方做准备。只有不懈地训练,才能经受长途跋涉的考验,最终到达南方。

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离开这里到南方去?”妈妈笑着对我说:“因为这里的冬天寒冷,南方温暖而且食物充足。”

终于,秋天来了,我们不得不暂时离开家乡,前往温暖的南方。我们按照往日训练的样子,排成阵型,开始这漫长的旅途。

我回头依依不舍得望了望,妈妈安稳我说:“明年春暖花开时,我们还会回来的。”

大雁小课堂

大雁每窝产蛋4-8个,蛋的外表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大小约为鸡蛋的两倍到三倍。一个大雁蛋平均重量为150克。

繁殖

大雁是卵生动物,也就是从蛋里面出生的动物。大雁的繁殖期约在2月到6月,它们常在草原、湖泊、岸边、沼泽地上或芦苇从中筑巢,有时也在靠近山地的河流岸边筑巢。大雁的孵化期约为28-30天。

习性

大雁主要栖息在开阔平原和草地上的湖泊、河流、沼泽、水塘等处,有时也在山地平原和河谷地区活动。大雁喜欢结群活动,特别是迁徙的时候,常常会成百上千地聚集在一起活动。

分布

大雁的老家分布在西伯利亚、库页岛、中国东北的呼伦贝尔、齐齐哈尔一带。每年的秋冬季节,它们会成群结队地向南部飞,到达朝鲜半岛、日本、中国的长江中下游、福建、广东等地区过冬。

迁徙

大雁是候鸟型的鸟类,它们会在每年秋季来临之际,成群结队从北方飞往南方,然后在次年春天来临时再从南方飞回到北方。

外形

大雁体型较大,体长约80-90厘米,体重约为4-5公斤。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它,你肯定会觉得大雁和鹅非常像,但是它们的头部又有些不同,大雁额头是平的,而鹅的额头是突出的。

为何大雁在春天时仍旧回到北方?

大雁既然飞往了温暖的南方过冬,那为什么春天的时候还要飞回寒冷的北方呢?一方面是因为北方的春天乍暖还寒,草木萌发,昆虫较多,有利于大雁觅食;另一方面,南方过于温热,不适合大雁繁殖。这些因素形成了大雁南来北往的习性。

陈列

大雁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阵型通常有“人”字形和“一”字形两种。这些阵型是大雁为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保护大雁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繁殖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过度狩猎,大雁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大雁是地球村的居民,是人类的朋友,应当得到大家的保护。

每日湿地科普小知识(05-04)

鸿  雁

鸿雁(学名:Anser cygnoides):是大水禽,体90厘米左右,体重2.8-5千克。嘴黑色,体色浅灰褐色,头顶到后颈暗棕褐色,前颈近白色。远处看起来头顶和后颈黑色,前颈近白色,黑白两色分明,反差强烈。

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以各种草本植物的叶、芽、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芦苇、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

分布于中国鄱阳湖、西伯利亚南部、中亚,从鄂毕河、托博尔河往东,一直到鄂霍次克海岸、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越冬在朝鲜半岛和日本。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