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没有失去作文800字(小孩成长故事“我其实没有什么突出事迹,只是默默陪伴着特殊孩子成长”|师者风范)

为了庆祝第39个教师节,表彰先进、鼓舞干劲,《教育导报》推出“师者风范·四川省2023年度最美教师(团队)特别报道”,宣传展示全省教育战线中涌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团队。
本文原标题:《师者风范 | 李建容:我愿为折翼天使“缝补”翅膀》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剑阁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李建容的故事
⬇️⬇️⬇️

1995年,李建容从乐山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便回到家乡剑阁县,一头扎进特殊教育事业。从剑阁县特殊教育的一片空白,到多名聋生考入乐山师范学院大专班、四川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等,多名学生参加特奥和全国、省级残运会获得奖牌,李建容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当地特殊儿童获得更好的成长,也推动着当地特殊教育的发展。
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干了28年,李建容说自己并没有什么突出事迹,只是甘愿做缝补天使翅膀的工匠,默默陪伴着特殊孩子成长。
给他们一条不一样的成长道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特殊学校成本高,地方经济负担重,各地特殊学校不多,师资力量有限。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偏远农村地区,特殊教育更是面临着许多空白。
李建容参加工作时,剑阁县的特殊教育正处于筹备和成立阶段,犹如一张白纸。当时,宣传途径单一,特殊教育的概念没有被群众广泛了解。为了办起特教班,李建容多方打听残疾孩子信息,走家串户做家长的动员工作。那时候,由于缺乏身边案例,家长对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特殊教育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到访也很冷淡。
最先招收到的是一名聋生。李建容前前后后跑了五六次,不断给家长做思想工作,向他们解释特殊教育的政策、教育教学方式、孩子的发展方向等。最后,她的不懈坚持感动了家长,终于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渐渐地,李建容的教学得到了当地家长的认可,一年后,陆续招收了七八个孩子入学,成立了特教班。



让特殊孩子绽放精彩
2008年,剑阁县成立了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的班级增多了,学生增加了,教师队伍也壮大了,李建容毫无保留地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与同仁共享,积极上好示范课、优质课,受到师生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近几年,由于学生残障程度的变化,李建容开始从事培智教学。培智班学生人数不多,但上课要付出的精力更多,可能面对的突发事件更加变幻莫测,“不理解的人们认为,培智班只是守着孩子不哭不闹,其实老师的教学压力很大。”这些学生有的目光呆滞,有的流着鼻涕、淌着口水,有的手舞足蹈、大声尖叫,有的不听指令、随意乱跑,还有的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课堂上,常常是这个安静下来,那个又闹腾起来,俨然战场一般。李建容只能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一点点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改变他们。
渐渐地,她所带班级的孩子们有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学生王贵贵、母映林、苏贵毅考入四川省残疾人技术学校,还有多位学生考入高职院校。经过学习和培养,她的学生基本都能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有的进入工厂工作,还有的自主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