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晓燕百度百科(小孩成长故事浦海鹰:错过孩子的出生和成长,遗憾但不后悔丨我的援外医疗故事⑬)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受访者供图
浦海鹰是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第18批援佛得角中国医疗队队员。在援外期间,他错过了女儿的出生、错过了她的第一次蹒跚学步,错过了她叫的第一声“爸爸”……但是他也收获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第一次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第一次经历惊险的“职业暴露”……我们一起通过浦海鹰的自述,听听他在援外岁月中的故事。

结束援外医疗任务回国已经2年多了,回想起援外医疗工作的点滴我非常自豪。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代表国家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第一次离家那么长时间;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独立生活工作;第一次给非洲同胞接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在一天天地长大,我也在不断历练成长。
援外出发3天后女儿降生 组织关爱解决后顾之忧
2018年12月10日,我作为第18批援佛得角医疗队的一员,与尚在妻子肚子里的“小天使”匆匆道别,踏上了飞往1万2千公里外西非海岛的征途。临别时,妻子对我说:“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宝宝。你一定要顺利完成任务,平安回来。”
然而,在我抵达佛得角的第3天,“小天使”比预产期提前了两周,迫不及待地降临了。作为妇产科医生的我,却没能亲手迎接她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作为孩子父亲的我,错过了她的第一声啼哭;错过了她的第一次蹒跚学步;错过了她的第一声“爸爸”……

浦海鹰妻子和刚出生的女儿

浦海鹰全家福
为了让远在他乡的我安心工作,医院组织各个科室的同事为我的一家提供了细致帮助。半个月后,孩子出现了新生儿黄疸,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但老婆仍在“坐月子”,家里老人也都年迈,我远在国外,每天都很担心、焦虑妻子和孩子的情况,却一点也帮不上忙。了解到我们一家的困难,医院和同事们再次伸出了援手,同事们帮忙联系入院、治疗,把一切都安排妥当,让我在外面也能放心一些。那段时间是我最难熬的时候,但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
遭遇职业暴露 结果安全后才敢告诉家人
在佛得角期间,我经历过思念祖国亲人的惆怅;经历过与当地医生语言交流不畅的困难;经历过通宵夜班后,为抢救命悬一线的非洲宝宝,依旧奋战在手术台上;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意外。
2019年的一天,我正在医院值班,此时急诊送来一名临产孕妇,当时宝宝的胎心非常不好,必须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否则会危及胎儿生命。但是该名孕妇之前从未做过产检,也没有进行艾滋病筛查,如果为了安全,等待抽血化验结果,可能会错过最佳手术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先救人!我迅速做好手术准备,为该孕妇进行了剖宫产手术。手术过程一切顺利,新生儿也很健康。然而在缝合伤口时,当地护士一不小心,缝合针划破了我的手套,刺破了手指。
在场的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万一这名患者是艾滋病患者,那么我被感染的风险就极高。
迅速完成缝合、换下手套,我接受了抽血检查,等待结果的半个小时就像一个世纪那么长。我非常忐忑,也想了很多,万一感染怎么办、怎么跟家人说,但是这些想法一闪而过,在同事和当地医护人员的陪同和鼓励下,也很快平静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
结果出来了,我和患者都是艾滋病毒阴性,意味着安全,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几个月后,再次复查阴性,这一关算是过了。直到很久之后,我才敢把这件事告诉家人。

浦海鹰和新生儿
和我一样坚守的援外医疗人还很多,不论是在遥远的非洲大陆,还是在北大西洋的群岛,亦或是西太平洋的海岛上,他们有技术、有能力、有魄力、有担当,默默无闻地奉献,兢兢业业地耕耘,对得起“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中国医疗队誓言,对得起“中国援外医生”这个光荣而又特别的称号!
举报/反馈